——靳孟贵老师与学生的故事
我的导师:靳孟贵教授
导师简介:
靳孟贵,1957年生,安徽舒城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82年7月武汉地质学院毕业留校任教以来,长期从事地下水与环境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地球科学》《地质科技情报》编委,曾任《IAH Commission on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2011-2017)》共同主席、《Hydrogeology Journal(2011-2014)》副主编。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973”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国际水和粮食挑战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2部。
时光荏苒,转眼间这是我在地大的第6个年头了,也到了自己攻读博士学位最关键的冲刺阶段。这6年里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导师靳孟贵教授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导师的教导让我在科研和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这6年,靳老师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好科研,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还记得第一次见靳老师,谈到了我硕博连读的想法,靳老师问我为何要做科研。那时,我说是兴趣使然,想在水文循环与生态环境这个研究方向上做更深入的研究。靳老师告诉我,兴趣固然重要,但想读博士、做科研,更要能坐得住板凳,一定要能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受得了挫折。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时常以此激励自己。
2013年靳老师在布达佩斯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靳老师对学生特别体贴。初到地大,那时候对校园环境还比较生疏。靳老师得知我对生态水文比较感兴趣,就安排我跟着办公室的大师姐王在敏做棉花盆栽实验。武汉夏天非常炎热,每天来回武汉植物园给盆栽浇水、测试,工作量比较大,靳老师时不时发信息关心我,问我能不能适应武汉的环境,并提醒我做实验的同时也要思考实验原理并熟悉每个基本的实验和测试操作。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科研,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我真真正正体验到了如何做好科研,也知道了实验要从细节做起。在参与师姐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我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我把研究想法跟靳老师交流,靳老师特别支持,并鼓励我将研究想法细化成具体的实验方案。我把第一份具体的实验方案交给靳老师看,很快收到了靳老师对方案详细的修改和批注。靳老师鼓励我就在师姐实验基础上按照写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此,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就早早接触了实验的设计和具体实施。在每次遇到问题时,靳老师总是会第一时间帮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3年学术报告后靳老师(右一)与国际水文地质学家Toth(左一)和Engelen(左二)交流
靳老师特别喜欢和学生交流问题,经常鼓励我们要学会提出问题,有问题要跟他及时讨论。他知识渊博,总能帮我们解答疑惑。印象最深的是,刚开始我跟靳老师讨论学术问题,靳老师就提醒我说要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根据想解决的科学问题提出创新点,一定要充分查找国际前沿性文献来支撑创新点。这样的交流讨论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怎么去抓住重点,提出科学问题并找到创新点,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做好科研、最终写出一篇高水平论文的关键!
2015年靳老师到新疆棉田试验区考察指导
靳老师在森林公园与课题组学生烧烤
靳老师非常包容学生,只要我们有想法,他都非常支持,并帮我们想办法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困难。2013年的盆栽实验,当时实验场地的问题正是靳老师帮我们多次沟通,武汉植物园最终同意让我们继续在他们的温室大棚里开展实验。2014年新疆野外实验,我提前跟靳老师说想监测棉花的根系生长,靳老师就预先让我学习了监测根系生长的先进方法——“微根管法”,并帮我借好仪器。实验期间仪器出了问题,靳老师马上帮我联系仪器公司,让我把仪器寄过去维修,使得我能顺利完成了根系生长的监测。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夏天,那时涉及的野外实验监测项目较多、工作量大,通过那一年的野外实验,我获得了支撑博士毕业论文的重要数据。那年新疆的夏天异常炎热,经常都是40℃以上的高温。靳老师担心我们在野外工作辛苦,经常打电话、发消息让我们注意防暑。靳老师还特意来新疆考察和指导。靳老师从来没有任何架子,在新疆实验区吃住、野外工作都和我们一起。靳老师在野外工作亲力亲为,他跟着我们坐电动车下地干活。靳老师做事认真严谨,特别注重实验细节。他仔细查看了我们田间仪器的布置,哪怕是最简单的实验数据收集他都会要求我们严格操作并及时查看。炎热的夏天,棉田里特别闷热,我们监测根系生长时间很长,想让靳老师先在树荫底下休息。靳老师说“没关系,我陪着你们监测完”。他全程站着、很感兴趣地看着我们采集根系生长图片,丝毫都不感觉到累。在大田里,靳老师亲自帮我们挖土坑、打钻取土样、帮我们投放溴示踪剂、给我们示范仪器的操作……那年夏天虽然炎热、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2015年靳老师在新疆工作现场挖坑做试验
靳老师治学严谨,思维敏捷,具有国际化的前瞻性思维。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我们所从事研究方向和领域最新的国际前沿进展,并极力鼓励我们出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总是说不要仅限于自己所做的研究领域,更要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英语学术交流水平。2016年年底,我有机会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培养,靳老师特别支持并鼓励我出去联合培养一年。在资金上靳老师给了我很大支持,同时在联合培养期间靳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记得很清楚的是我收到第一篇英文文章审稿意见的时候刚好是在2017年临近春节。3个审稿人针对文章提出了很多意见和问题,修改起来比较麻烦。给的修改时间也很紧,又恰逢国内春节期间。靳老师发邮件说让我针对提出的问题认真修改,有问题就跟他及时讨论。我跟靳老师打电话反映说有很多问题比较难解决。靳老师就跟我说“没关系,抓紧修改,春节期间我都在家,随时把你修改好的稿子发给我看,我们再好好讨论争取解决掉所有问题。”靳老师的话让我非常感动也给了我很大信心!美国亚利桑那与国内有15小时时差,春节期间我好几次在国内深夜的时候发给靳老师邮件。靳老师为了给我节约时间,总是及时修改并回复,隔天早上的时候都能收到靳老师回复给我的满满批注和语言的上的修改。即便是在春节期间,靳老师都及时帮我修改论文,在回复审稿意见和语言上严格把关。最终,我们回复审稿意见就整整写了11000多个单词;在论文提交后的21天,顺利收到了“立即接收”的好消息。
2018年5月18日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作者与靳老师合影
靳老师勤劳刻苦,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外出差,都坚持早起晚睡,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靳老师艰苦朴素, 野外工作都和我们吃住在一起;靳老师求真务实,对论文中的任何结论,都要求有理有据,绝不将就;靳老师细心宽容,对我们的难处和错误, 都能予以体谅并尽心帮助。衷心感谢靳老师对我的无私帮助和谆谆教诲!
恩师教诲,将永伴我前行!他国际化的前瞻性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朗的生活态度,必将影响着我的一生!
2018年9月靳老师和梁杏教授出席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年会
作者简介:
陈文岭,1989 年 8 月生,福建厦门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特任副教授,“地大学者”青年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饱和 - 非饱和渗流与溶质运移、土壤水与农业地学、水文循环与生态环境。主持中央高校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 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论文 3 篇,EI 论文 2 篇。曾获 2017 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 年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摘自研究生院【我和我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