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李成城 编辑:张学海)2018年11月29日-30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岩溶科学青年论坛”在我校教学综合楼同声翻译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刘丛强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刘羽研究员、校长王焰新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蒋忠诚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文冬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汪永进教授、天津大学陈喜教授、暨南大学胡晓农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许模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凤娥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梁永平研究员、西南大学蒋勇军教授、南京大学吴吉春教授、李高军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钱家忠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郭华明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郝永红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27所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马腾、院党委书记李素矿、副院长王红梅,师生代表等参加岩溶科学青年论坛。马腾主持开幕式。

王焰新致欢迎辞
王焰新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对所有承办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强调首届岩溶科学青年论坛在此召开是促进我国岩溶科学和岩溶研究发展,以及推动青年岩溶学者的迅速成长的重要举措。他指出,青年岩溶科技工作者作为中国岩溶研究队伍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对我国岩溶研究的作用将十分重大。他期盼,大家能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岩溶科学的发展,同时未来有更多的青年岩溶学者为祖国的岩溶事业做出贡献。

蒋忠诚代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致辞
蒋忠诚代表主办单位向来自全国各地并支持岩溶学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为论坛提供支持各位领导和提供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岩溶所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平台,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在国际岩溶前沿研究和解决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他最后指出,当前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也给岩溶所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多大好机遇。

刘丛强寄语青年学者
刘丛强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介绍了现阶段中国岩溶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国际上处于较为领先地位。青年岩溶科技工作者,不仅是岩溶科学未来的希望,更是岩溶科学未来的力量。他鼓励年轻人,要加入到岩溶科学研究中来,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勤于思考,敢于探索;要勇于钻研,善于实践。

刘羽介绍基金申报新变化
刘羽介绍了我国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几点重要变化。她鼓励青年学者要勇于探索,注重原创,聚焦科研前沿、突破瓶颈,以学科交叉融合来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

文冬光介绍中国地下水水质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文冬光展示了中国地下水水质调查中的相关发现。他谈到,我国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但在一些地区水质不良。我国地下水中氮污染表现突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淮河流域平原的农业区。城市周边以及工矿企业周围地下水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地下水有机污染开始凸显。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矿化度、硬度等有升高趋势,南方部分地区地下水出现酸化。总体上,自然因素控制地下水质量的优劣,人为因素影响地下水水质。最后,文冬光研究员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问题,引人深思。
本次论坛以“青年:岩溶科学的未来—岩溶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为主题,采取大会专家报告和青年分组汇报相结合的形式,分为名家论坛、青年代表论坛和青年论坛三个板块。
大会主题报告由蒋忠诚研究员和蒲俊兵副研究员、王红梅教授和高旭波副教授共同主持。袁道先院士、庞忠和研究员、汪永进教授、陈喜教授、胡晓农教授、许模教授、张凤娥研究员、梁永平研究员、蒋勇军教授等在名家论坛围绕岩溶科学研究的创新问题、岩溶地热、岩溶水文与水资源、岩溶沉积物与古环境重建、生态水文过程、古岩溶发育与微生物作用等领域对青年学子进行了指导,展示了当前岩溶研究的前沿成果。

袁道先剖析岩溶科学的创新研究

庞忠和谈岩溶地热能形成理论与开发利用技术

汪永进综论冰期理论与未来气候

胡晓农报告毛村小流域岩溶动力学-观测,实验与模拟新成果

许模报告中国西南高铁建设与隧道岩溶水环境安全研究成果

陈喜讲述喀斯特关键带结构解析与水文模拟新进展

张凤娥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发育微生物作用的硫同位素证据”

梁永平分析中国北方岩溶水的特点、主要环境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蒋勇军介绍岩溶槽谷区隧道建设的生态过程响应新认识
大会青年代表主题报告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成建梅教授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郭芳教授共同主持。王红梅教授、郭华明教授、李高军教授分别就洞穴微生物研究进展、地下水放射性组分来源、黄土生物微钙体环境记录的研究进展做了精彩的报告。

王红梅报告洞穴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郭华明以河套盆地为例讲述了天然地下水中放射性组分来源及归宿

李高军报告黄土生物微钙体记录与季风降水研究新进展
本次会议围绕“岩溶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岩溶作用与全球变化”和“岩溶景观与生态环境效应”共设置三个分会场。有来自全国相关单位的51位青年岩溶学者进行了学术汇报,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我院成建梅教授、高旭波副教授博导、黄琨副教授博导、邢新丽副教授、李静副教授、罗明明特任副教授、张晓博博士后、李成城博士后和黄荷博士分别就岩溶水数值模拟、深埋型岩溶水系统水循环、岩溶水污染、岩溶水文地质选线、岩溶发育特征及期次、岩溶水流系统的热传递规律、碳酸盐岩孔隙-裂隙结构演化、地表水渗漏对岩溶水影响、岩溶矿区充水水源及通道识别等方向进行了学术汇报和交流,收益颇丰。

成建梅讲述北方岩溶-裂隙含水系统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成果

高旭波汇报晋祠泉岩溶水流动系统的几点新认识

黄琨展示张吉怀铁路芙蓉镇岩溶水文地质选线研究成果

邢新丽讲述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有机污染物研究成果

李静介绍乌蒙山区赤水河上游岩溶发育特征与期次新成果

罗明明汇报岩溶槽谷区多级次岩溶水流系统的热传递规律

张晓博博士后介绍酸性矿坑水对碳酸盐岩孔隙-裂隙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成果

李成城博士后汇报晋祠泉地表水渗漏对岩溶水影响效应研究进展

黄荷博士汇报基于水化学-水动力特征的岩溶矿区充水水源及通道识别新成果
本次会议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平台等单位共同承办。会议闭幕式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副院长王红梅教授主持。本次会议的圆满举办,充分体现了我校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深度合作的良好机制和显著成效,为双方合作申请岩溶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